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血型与性格有关,血型真的能决定性格吗?
在日本和韩国,“血型性格论”似乎深得人心。但是在血型的发现地——⻄方却鲜有人捧场。
事实上,血型源于先天遗传,如果能决定性格的话,那就说明性格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研究发现,人的性格中只有30%~40%与遗传有关,而60%~70%与后天的学习、环境的影响有关。也就是说,性格更多由后天因素决定。如将一对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下抚养,即使两人的血型相同,但⻓大成人后,两人的性格往往有显著差异。性格、气质等是由遗传和后天习惯养成的。在遗传因素上,决定性格的主要是神经类型,以及体内各种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如肾上腺素、雄激素、雌激素)的多少。后天的习惯主要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所获得的行为举止和性格特征,教育是使一个人形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因素。决定血型的基因不可能等同于决定人的神经类型和各种激素的基因,它们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所决定的,和人的性格没有什么关系。日本信州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菊地说:“ 血型理论只是伪科学而已,这种观念鼓励人们通过血型来对别人进行判断,而不是去将他们当成社会的人来理解,这有点像种族主义,您是什么类型的人,是由您自己来决定的。”的确如此,人的性格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至于血型理论给出的各种说法,只是一种参考而已。
血型不能决定性格,但隐藏在血型背后的故事我们却知之甚少,或许在性格与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某种蛋白与血型糖蛋白或剪切血型糖蛋白的酶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虽然血型决定不了性格,但还不能完全否认它们之间间接的联系,从血型上探索人类性格的秘密,仍是不少科学家想要破解的研究课题。从生理学⻆度来看,全血输注时代,反复输血的患者体内会有少量外来淋巴细胞存活,这些存活的淋巴细胞会对性格产生影响吗?,不管是与否,至少我们知道这与红细胞血型没有关联。在成分输血的今天,红细胞、血浆、凝血因子的寿命或⻓或短,最终都将破坏、分解而排出受血者的身体,或许人会因疾病而发生性格上的改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改变与输血没有关系。
作者介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管技师
输血科教学培训秘书及学科通信专员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输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从事输血相关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主要参与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交叉配血、利用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临床用血、参与输血相关多学科(MDT)诊疗以及临床试验(GCP)等工作,指导本科生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IF4.997,参编英文著作1部。